▲深圳市委副书记郑轲、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黄敏、深圳市委副秘书长黄哲、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强、市市场监管局、市扶贫协作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总工会、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前方指挥部、工作组、深农集团等市属国企负责同志、对口帮扶地区企业代表、鸿济生态农业等“三专”运营企业代表等出席活动。 根据中央和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关要求,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消费帮扶模式,逐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衔接过渡,全面拓展专区、专馆、专柜采购,以“一县一特色产业”为工作重点,大力完善全产业链帮扶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帮扶工作好机制、好产业、好产品、好渠道“四好”模式,做强消费帮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组织链,在全产业链帮扶、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公益机构和爱心企业帮扶共创方面形成合力,促进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业与深圳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以先行示范的标准高质量推进消费帮扶工作,打造全国消费帮扶的样板城市,推动2021年全市采购消费扶贫产品金额达到110亿元以上。 (一)集聚合力,大力推动帮扶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以打造种养业、加工业、旅游业等“县域乡村特色产业”为目标,重点帮扶提升品牌策划、营销推广、渠道建设、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推动对口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二)合作建设“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和供深基地。鼓励深圳企业在对口地区投资建设菜篮子基地,以基地建设促进增强对口地区标准化生产能力,并力争2021年引导建成5个以上基地。 (三)实行“强链补链”工程。加强特色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依托粮食、肉类等储备制度,探索优先收储对口地区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建设对口地区农产品收储基地。 (一)强化科技服务。引导科研机构、科技特派员到对口地区提供科技支持,同时加强人才培训交流支持力度,加强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对农产品推进实时监测、安全溯源、合约管理,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二)推进优质消费帮扶产品公共品牌认定和培育。力争全年完成对口地区10个以上“圳品”评价,帮扶树立区域性知名产品品牌。 (三)举办好对口帮扶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大力推介对口地区优质产品进深来粤。全面梳理对口地区拳头产品目录和市民喜爱产品目录,定期汇总多渠道推介,实现推介精准、帮扶有效、市民喜好的目标。 (一)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大力推进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的布放、监督和管理。优化“深圳采购帮扶扶贫馆”等平台效应,保障推进产品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价格市场化。 (二)坚持“政府+企业”相结合。各级预算单位消费帮扶产品采购份额要高于年度农副产品采购总额的30%,优先购买对口地区的扶贫产品,支持各单位与对口地区建立定向直供直销网络。 (三)坚持“党员+群众”相结合。在全市有条件的党群服务中心摆设消费帮扶展销专柜,多样化打造区级消费扶贫暨党员活动中心。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消费帮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工会会员等群体购买消费帮扶专区产品。继续举办消费帮扶月进商超、进机关、进工企、进学校医院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形成消费帮扶“人人可为,人人愿为、人人能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坚持“前端+后端”相结合。成立消费帮扶联盟,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组织各类销售渠道与对口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建立健全援受双方供求沟通对接机制,探索订单农业。建立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前方工作机构的作用,加强当地和后方在消费帮扶上的协调联系和工作调度。
内容来源:整理自深圳市扶贫协作办